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出現疲軟現象

http://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6-01-11/china-s-demand-for-crude-is-showing-signs-of-cracking

當尋找讓普遍的大宗商品價格疲軟的元兇,手指往往指向中國。

在部份金屬的供應方面,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的確需負一大責任。

但在原油的情況下,中國已經響應低迷的油價而有需求上升的現象,但巴克萊(Barclays)的商品分析師Miswin Mahesh指出,有跡象表明,這種短暫需求增加可能很快消退。

獲取有關中國的真實石油需求的數據是個大難題,取決於你問哪個分析員而有很大的不同。雖然Mahesh指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石油的需求在2015年增長了5%,但他也警告說:“中國石油數據才開始反映疲弱的經濟活動。”

十一月,石油需求相對前一年下跌2%,這是自2014年七月以來,首次下滑。分析師指出,對汽油的需求依然穩固,但在經濟相關的“老”工業領域的放緩抑制了柴油的使用。

巴克萊(Barclays)的看法
中國的經濟擴張放緩在這一年中也意味著石油需求的增長速度的下降。
“在2016年,我們預計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速為300,000桶/每天(3%)與在2015年估計的51萬桶少,反映了該國的經濟增長放緩,”他總結道。

從2011年至2014年,中國石油需求增長平均每天361000桶,他說。

正如摩根士丹利認為原油將下跌到每桶$ 20美元,若中國需求放緩增長的幅度大於巴克萊(Barclays)的預期,很難想像事情將變得有多糟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