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石油的組成(輕原油和重油)

石油的組成大部份是碳氫化合物, 主要可以分為四類:
1.飽合的直鏈碳氫化合物 (paraffins), 其約佔石油組成 15% ~ 60%, 利如烷類.
2.飽合的環狀碳氫化合物 (naphthenes), 約佔石油組成 30% ~ 60%, 如環烷.
3.多環芳香烴 (aromatics), 約佔石油組成 3% ~ 30%, 為不飽合的碳氫化合物, 利如苯類.
4.最後是煉油最後剩下似瀝青的物質 (asphaltics).

若以元素分析來看石油的組成, 其中碳元素(carbon)所佔的比例最高, 83% ~ 87%. 其次是氫 (hydrogen) 10 ~ 14%, 再來是氮 (nitrogen) 0.1 ~ 2%, (oxygen) 0.05 ~ 1.5 %, (sulfur) 0.05% ~ 6%, 最後是金屬元素, 其總含量通常小於 0.1%, 最常見的是鐵 (iron), (nickel), (copper), 和釩(vanadium).

相對於未飽多環芳香烴及似瀝青等物質,飽合的碳氫化合物中的氫相對於碳的比例較高碳鏈較短時, 氫相對於碳的比例也會較高由於氫原子比碳原子輕(氫的原子量只有碳的1/12).  1, 2 項含量較高的原油, 其比重會較小, 滯系數較低(比較不黏,流動性較好), 稱為輕原油至於重油, 則比重較高, 流動性較差由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液化石油氣, 汽油大約是使用C4~C12直鏈碳氫化合物, 因此輕原油對生產汽油等較有利, 較少裂解或氫化歩驟輕原油的另一個好處是其比重低且流動性好, 於生產時容易從油田中抽取.


如何歸類是否為輕原油, 各地區及不同組織有不同的定義, 大致上, API小於20為重油(heavy oil).  (API的定義見文章最後).  API愈小表示比重愈大,  美國西德州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 API=39.6, 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 API=38.06, 杜拜原油 (Dubai Crude) API=31.0.  水的API10, 若原油的API小於10表示其在水中會下沈. 這一類的被稱為超重原油(super heavy oil).  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全世界最大油田(Ghawar)所生產的原油的API介於33 ~ 40之間. 而在上一篇文章中(World Crude Oil Reserves), 提到關於委內瑞拉及加拿大大幅上修石油礦藏量, 主要是來自油砂油砂中所含有的原油是屬於重油或超重油, 並不適合生產汽油, 較適合提煉柴油及噴射機油.

API 全文是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美國石油協會), 它的定義如下:

API Gravity = 141.5/SG - 131.5

其中SG (Specific Gravity) 是比重, 攝氏四度的水為1.  由以上公式可以知道, 若比重和水相同為言1 , API =10, 重油是表示API小於20,  則比重大約為0.934.  西德州原油的API39.6, 可計算出其比重大約為0.827.

參考資料:
http://en.wikipedia.org/wiki/API_gravity
http://chemistry.about.com/od/geochemistry/a/Chemical-Composition-Of-Petroleum.htm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World Crude Oil Reserves

資料來源 :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stration (http://www.eia.gov/)

Barrel  : 等於 42 美國加侖約等於公制中的 159 公升
以下表格的單位皆是 十億桶 (Billion Barrels)


 世界的石油礦藏量主要是指開採中或探勘中所估計的礦藏量, 同一礦區剛開採時往往會對其蘊藏量估計較保守隨著開採規模而上修. 隨著頁岩油及油砂的開採.世界的石油礦藏量已經從1980年的6420億桶, 上升至2013年的16459億桶. 若以2013年的石油消耗量為每日9千萬桶計算, 約可以開採50.


1980年代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礦藏量就佔了世界總蘊藏量的四分之一, 隨著各個國家礦藏量上修, 再加上科技進步使得開採頁岩油及油砂可行, 加入其蘊藏量不過石油礦藏量的預估一直存在爭議性, 尤其是否有加入頁岩油及油砂等非傳統的油礦, 會讓數值變化許多. 例如美國目前被認為是頁岩油蘊藏量最多的國家, 估計有15000億至26000億桶, 佔了全世界頁岩油存量的七成. 約當等於現今全世界的石油礦藏但是開採成本, 經濟價值仍具爭議. (http://en.wikipedia.org/wiki/Shale_oil)



上圖中加拿大於2003年的石油礦藏量由約50億桶大幅增加到1800億桶主要是因為位於艾伯塔省(Alberta)的油砂被認為具有開採價值. 同樣的委內瑞拉的石油礦藏量在2010年後由原本的1000億桶上升到3000億桶, 也是其位於Orinoco的重原油被認為有開採價值.


2013年的16459桶中若扣除加拿大及委內瑞拉的頁岩油及油砂的增加量(3500億桶), 16450億桶的世界礦藏量下修至12950億桶, 以目前的每日消耗量9千萬桶計算可開採約39.

下表是1980年代起每年的石油礦藏量除以消耗量所預估的可開採年限, 1970年代石油危機時就曾說石油只能再開採30. 隨著科技的進歩, 不變的是石油還有數十年的開採年限, 改變的該是開採成本以及開採及消耗的環境衝擊.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石油的世界產量與消耗量 (二)

資料來源 :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stration (http://www.eia.gov/)

Barrel  : 等於 42 美國加侖約等於公制中的 159 公升
以下表格的單位皆是 (千桶/)
黃底標示的是OPEC成員國

表中為世界前 15 大石油生產國, 1980年代前15大生產國的總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88.5%, 2013年這個比例下降到77.3%, 其中前三大產油國, 俄羅斯(蘇聯), 美國及沙烏地阿拉伯這三國的總產量在1980年代幾乎佔了世界總產量的50%, 2013年此比例下降至37%. 當全世界石油產量在這33 年間增加44%的同時, 俄羅斯(蘇聯), 美國及沙烏地阿拉伯這三大產油國產量增加很少. 也是前15大產油國的生產比例由88.5%下降至77.3%的主因.



19802013, 有些國家原來不生產石油的, 也有了相當量的產出, 如亞洲的越南, 泰國. 當中產量增加最多的為非洲的安哥拉, 中東的卡達, 巴西及挪威. 順便一提的是, 卡達人口約二百萬人, 是現今人均所得(GDP)最高的國家, 可達到十萬美元以上.



上表為從19802013年產量增加倒數15(選取2013年日產量仍有十萬桶以上者), 英國算是在先進國家中產量唯一大幅下滑的. 另外印尼的下降也是值得注意因為在東南亞人口不斷增長的國家中相較於越南, 泰國等產量大幅上升, 只有印尼的產量下滑至原來的57%, 印尼原來是OPEC員國, 2009 年退出. 這對其國內的通膨及經濟發展不是件好事. 有幾個OPEC成員國上榜, 似乎也說明OPEC的勢力慢慢減少.



世界15 石油消耗國中, 1980年代前15大消耗國消耗量佔世界總消耗量79%, 2013年這個比例下降到70%, 其中於1980的前三大消耗國,美國, 俄羅斯(蘇聯), 及日本, 除了美國有些微增加外, 日本下滑了約一成, 前蘇聯合計的成員國更只有原來的西52%.  三國的消耗1980年代幾乎佔了世界總消耗量50%, 2013年此比例下降至31%. 取而代之的是中國, 印度, 巴西, 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數倍成長.



石油消耗增加前15個國家的總合是整個世界的石油消耗量的1.04, 其中中國的增加量便佔了整個世界增加量的將近三分之一. 石油消耗量增加反應在幾個因素: 1. 經濟成長, 製造業等需要能源. 2. 人口增加, 交通運輸等民生能源需求增加. 3. 石化產業產能上升.  泰國, 南韓新加坡及台灣的增量主要可以反應這幾個國家的石化產業, 需進一歩分析.



石油消耗減少前15個國家中大部份是歐洲及北歐國家如德國, 義大利, 法國, 瑞典, 瑞士, 英國, 日本等已開發國家, 從節能產業(如大眾運輸), 及產業外移各減少多少能源需求待進一歩分析若減少大部份來自節能成效或許石油的需求量, 會隨著中國印度等國家進步而減少.




2013年石油產出國主要來自OPEC成員國及前蘇聯成員俄羅斯及哈薩克, 另外再加上加拿大, 挪威及墨西哥. 至於有石油缺口的前15國家, 可發現二個極端, 一部份是過去15年石油需求增加最多的中國印度, 南韓新加坡, 台灣等, 另一部份卻是石油需求減少最多的德國, 法國, 義大利西班牙, 荷蘭等. 另外, 曾是OPEC成員國的印尼, 現今的產量卻只有所需量的六成.

問題一 : 印尼盾相較於其他亞洲貨幣於週去三十幾年相對弱勢石油產量大幅下滑, 供需缺口大增,問題在於?
問題二: 俄羅斯為何在石油消耗量大量的減少?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石油的世界產量與消耗量 (一)


資料來源 :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stration (http://www.eia.gov/)

Barrel  : 等於 42 美國加侖, 約等於公制中的 159 公升


全世界的石油生產量與消耗量

 全世界石油的產量, 1980年日產量64百萬桶, 2013年的日產量90百萬桶, 日產量約增加 41%.


中國的石油生產量與消耗量

 這段時間, 中國是全世界石油消耗量增加最大的國家, 石油是日消耗量從1.7百萬桶, 增加到10.1百萬桶, 佔世界消耗量從2.8%上升至11.2%.  2013, 中國國內自行生產的石油約佔其消耗量的 44%.


北美的石油生產量與消耗量

北美地區的石油需求於19802008年間, 石油日消耗量由19百萬桶上升至25百萬桶, 由於世界的總消耗量上升, 使得其佔世界消耗量從1980年的31.6%下降至2008年的27.9%, 2013 年的26.0%. 2008年後消耗量下降, 但產出增加, 石油的缺口持續縮小.


世界儲備量
世界總消耗量亦步亦趨的跟著產量的主要原因是其未被真下使用掉的部份就變成了儲備量, 世界儲備量的2013年度平均為4128百萬桶, 若除以當年度每日消耗量, 約為46天的儲油.

問題一: 為何北美的石油用量於2008年達到高峰後下滑?
問題二: 北美的石油產量在將近30年不變下, 2009年開始逐年上升?